“有感觉”大多是处出来的 当前观察

2023-06-01 16:17:00     来源 : 百度新闻


(资料图片)

案例:小陈今年32岁,在一家国企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工作、收入比较稳定,性格也比较阳光。他愿意通过交友活动、一对一相亲见面认识异性,但他总觉得“没有感觉”。很多时候,只是在活动上匆匆见一面,或在微信上聊了几句,觉得“没感觉”便不再联系了。因此,他一直都处于单身的状态。

问:在寻找对象的过程中,并没有给自己设置太多的择偶要求,只希望找一个“有感觉”的人,为什么却总遇不上呢?

u友缘情感老师:很多单身青年在找对象的时候,都期待找到一位“有感觉”的人。“感觉”是一个比较概括的内容,可以定义为心动的感觉,而心动往往易受外貌或行为引起。只是在交友活动上匆匆见一面,或在微信上聊了几句,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引起心动的。每段感情产生心动,都是要经历过共处、互动的场景,例如一起去户外、一起去参与某些有意义的活动等等,在共处的过程中相互沟通和了解,才有可能产生“感觉”,仅仅停留在“找对象”的过程,是很难遇到“有感觉”的人。

还有一类单身青年非常明确自己的择偶标准,例如对方的身高、长相、职业、收入、住房、原生家庭等都是清清楚楚地列明,却仍未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其实,这类单身青年一直处于寻找、筛选、排除的过程,把圈定的择偶范围不断缩小,却并没有真心实意地去尝试接纳对方,尝试与对方相处,是很难遇到自己心动、喜欢的异性的。

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

1.择偶标准的设定其实更多应该在于“排雷”,因为世界上可能并不存在为你而生的伴侣,但你可以远离你讨厌的人,设置好你的“雷区”,不在“雷区”内的都可能是合适的对象。

2.幸福是一个“经验”的结果,没有“先验”的捷径,所以与其在要求中“上下而求索”,不如实实在在地与一个愿意和你共处的伴侣好好经营。

3.无论是相亲还是交友活动,彼此在这个阶段只是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单独渠道,渠道要实体使用才能产生发展的结果,如果能在相见之后的72小时内安排好下一次约会,那么就有可能可以收获被“关爱”的感觉。

标签:

推荐文章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