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2023-08-09 11:32:52     来源 : 中工网


(资料图片)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各类开发区和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先行先试作用,已宣布的外资准入政策要抓紧落地见效。”这对新发展阶段把握自贸区建设重点方向、加快自贸区建设进度、推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自2013年设立了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达到21个,实现了京津冀全覆盖、长三角全覆盖,同时叠加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布局。2022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18.1%,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7.8%,为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结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地方产业基础和特色,积极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为代表的高端高新产业,自贸试验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多年来,各自由贸易试验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先试先行,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以及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的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至全国,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国际经贸规则试验田。在国际经贸规则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先行先试,寻求高质量发展突破点。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过程中践行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制度模式就是“试验田”的生动实现。一方面“一线放开”实现了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目标,将RCEP、CPTPP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际经贸规则引入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试点,使“试验田”有“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则可最大限度防范制度创新带来的风险外溢,确保压力测试的安全进行,使“试验田”的“界限分明”。同时“区内自由”在实质上大幅简化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货物流转手续,保证“试验田”里“稻谷飘香”。

进出口贸易新枢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代的特殊功能区,大多设立在富有经济发展潜力、贸易多且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相比国内其他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从生产到消费环节,要素流动更加畅通,生产效率更高,巨大的经济发展潜能又可以吸引和集聚更多更优质的生产要素。一个地区拥有畅通的循环经济,意味着该地区拥有集聚高端要素的能力,会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集聚,从而为经济大循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显然,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更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最佳连通器。

改革开放新高地。制度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的试验田,是育苗圃,不是栽盆景。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一旦与其他地区成功融合,则可推动全国范围的深化改革,真正发挥“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探索形成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至全国或特定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外贸进出口、提高创新能力、改善产业结构、扩大金融开放和规范法治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成效显著。

推动自贸区高标准建设,是进一步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新发展格局下,要以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促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的大台阶,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精准实施错位竞争策略,优化自贸区布局。不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条件、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及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布局优化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突破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布局导向,总体上有序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连点成线,再连线成面,在不同区位分别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形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构建起东中西协调联动、陆海统筹发展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的全新格局。各自贸区要立足自身特色,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高端产业、新兴业态聚集地,实现从“普惠型”到“特惠型”和“互惠型”制度创新迭代。因而,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位置以及要素禀赋,结合地方发展战略,找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定位,为地方发展进行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这就要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地方发展战略,进行差别化探索。

构建基于要素流动的制度集成创新,增强发展协同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聚焦经营主体关切和诉求,自由贸易试验区要不断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基于土地、资本、技术、数据、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制度集成创新是改革创新导向的重中之重。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当前我国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区,先天具备成为创新链重要节点和国内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条件,应充分发挥要素集聚平台优势,依托技术、人才、资本等各类生产要素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同时,推进各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的制度对接、产业协同、平台共建,进一步增强发展协同性,防止制度创新碎片化。

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推动治理创新。治理创新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部优化的主动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治理创新就是坚持系统思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作用下,逐渐聚合成较完善的运行体系。具体而言,通过制度创新落实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结合当地特色,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协同治理,围绕当地优势进行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多维变革;密切关注并主动对接自贸区形成的高水平贸易投资规则,强化投资引导、促进和保护,完善投资项目“包保服务”机制,营造公平公正高效的制度环境;聚焦经营主体关切和诉求,以问题意识为突破点,增强多元主体参与度,打通难点、堵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仲伟东 李江涛)

来源:学习时报

标签:

推荐文章

最新资讯